昨夜跟朋友聊起他們的科技創業大計時
"你們有多少人要一起做啊?"我一邊喝著手上的咖啡一邊問著
"已經有五個朋友有意願加入!你要不要參一腳啊?"朋友眼中閃耀著自信
"五個啦!好大的一團啊!"
"會嗎?人多好辦事啊。不是嗎?"
"人多不一定啦,關鍵是每個人擔任的角色。你聽過"五獸合體 聖戰士"嗎?
"蛤?"
聖戰士告訴我的那些小事
記得我小時候很多機器人卡通都有機器人合體的橋段,其中我最愛的就是五隻機器獅子合體的聖戰士。合體時看著黑色獅子成為軀幹,紅、綠獅子成為雙手,藍、黃獅子成為雙腳,最後從軀幹再伸出機器人的頭。哇!酷耶!聖戰士居然告訴了我新創團隊怎麼分工。頭:負責思考/定義 目標與計劃,找出問題後持續修正規劃。
軀幹:負責凝聚團隊,下決定後登高一呼帶著大家往前衝
雙手:負責把產品實作出來
雙腳:負責大量接觸/蒐集 所需的資源與人脈
有了角色的定義,我們再來就可以檢視團隊
誰來演那個角色?
在夢想的起點,我們有的伙伴通常不多,兼任角色的情況應該很正常,所以通常是誰適合或者誰想做就接下責任。對此,我認為角色怎麼分配都可以,重點是避免一些不好的兼任情況。
1.大家心中都想當手,忽略其他角色的責任與價值
這種問題最容易出現在一群工程師組成的新創團隊,全部人都在寫程式,討論時也只討論技術問題。這種情況很像划船時大家都在出力的划,沒人掌舵也沒人瞭望。然後,然後就GG了。
2. 有人負責兼任全部角色
打棒球時,就算你可以強到一棒到九棒都你打,但是防守時你能本壘守到外野嗎?如果不行,那球就落地了。
3.團隊內沒人適合做:軀幹
現實世界中,很多成功者並非自己很強,但是他總能吸引並帶領一群比他強的人往前衝。相反的,我們也常看到一群很強的人充滿理想的準備向前衝,但是卻因為衝突不斷而散團了。畢竟,沒有軀幹的聖戰士就不能合體嘛!
偏偏這個角色又很難培養,所以如果團隊中沒有能負責當軀幹角色的人,散團的風險就很高了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