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在台灣科技的人大概都有發現,技術能力好的人在公司多待幾年後,如果沒有什麼顯著的個性缺陷,大概都有機會被拉到管理職. 外人看來,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生涯規劃,畢竟大家都想著不可能寫code寫到老吧! 不過對於那些充滿濃濃工程師性格的強者來說,這卻無疑是種折磨以及浪費. 寫到這,心中浮現了兩個標準的例子: 我的師傅 黑人長官, 以及他的好友 彼得為部長,兩個可謂殿堂級的工程師。
。別的工程師兩周作完的工作,我三天就能做完,那我就有七天可以打電動啦!
是的,這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師傅 黑人長官 給我最大的震撼, 當然當時的我並無法達到他的程度,只能看著他瞬間搞定極難的工作後,開心的打著電動,而我努力想辦法趕上進度. 不過努力跟上的過程中,也訓練出我還不錯的trace code及問題分析能力。不過這樣不受拘束的工程師神人,還是不免被強迫帶team. 相信大家都猜的到,結果就是他對於管理或者開會這種例行工作極度的不適應, 更有趣的是,最終他幫忙面試了一個有主管經驗的新人進公司接替他職位,然後再度快快樂樂回到他的工程師世界。
。兼顧工程師發展以及家庭的表率
彼得為部長是另一位仰之彌高的神人,很多人光是跟他一起debug就能感受到一種被加持的感覺。會稱呼他為部長是因為當我到小m工作的時候,他擔任的就是部長. 不知道你想像中,部長該要具備哪些技能呢?就我自己的經驗中,除了基本的部門管理能力外,還需要對上管理、揣摩上意、部門抗衡,還有一大堆不曾在工程師的訓練中出現的應對技能. 而我相信彼得為部長並沒有選擇放棄他的工程師技能,並且將心態以及技能完全轉換成一個中階主管,因此最後他在部門的角力過程中被犧牲了,並且下放成為一個閒閒沒正事的工程師。
不過從他的FB看來,這樣的轉折似乎不是件壞事,部長大人得到了很多時間陪著他深愛的老婆跟兩個小寶貝(完完全全的巨蟹座男人), 離開小m後,也憑著他扎實的技術能力,進到世界級的Q社繼續當他的工程師,繼續完電天竺人跟米國人。
。Enginner , Manager, 今晚你要選哪一個
往身旁看看,科技業內其實大多數工程師要往管理發展都不順利,追根究柢應該是過去扎實的工程訓練過程,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做好工程師的工作,但是要將那些工程思維套用到管理時,卻發現似乎什麼都錯了。例如:
要跟大老闆報告時,你習慣將前因後果整理成鉅細靡遺的mail或者投影片,準備讓老闆知道每個細節後再來一起討論, 但是總是被老闆嫌報告沒重點沒想法; 而旁邊那個什麼根本沒深入細節的manager隨便夸夸其辭,或者單純幫忙做結論,結果卻總是得到老闆的大讚.
這是因為老闆昏庸?還是說manager就是會哄老闆? 就我看來那可不一定, 這當中的差異往往是工程端與管理端在focus重點的差異,而這些差異點往往是工程師抓不到的。
到底你適合當Enginner或者Manager其實很難說得準,畢竟這兩者所需的訓練以及性格可說是南轅北轍,所以千萬別認為enginner轉manager就跟大學考研究所一樣,是每個科技人必經之路. 如果你擁有無可救藥的工程師性格,那如何當個開心又賺錢的工程師也許才是你的課題喔!
好文~
回覆刪除看了這篇想到以前大學的時候跟主管處得不好
原來就是因為工程師性格的鉅細靡遺所致
工程師在決策上會想要知道很多細節
想作到最佳化、作很縝密的安排與預防錯誤
然後就以為其他人也這樣理解世界
甚至以為在高位的人腦子更好,簡單的東西不用講
只講最囉嗦、最麻煩的部分上位者就能知道全貌而防範意外發生了
結果對一般管理者來說根本是反過來...
他們只能吸收最簡單的資訊,難的就聽天由命吧~
當年如果知道此事我應該就會順遂些了~